7月17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健康中国行动”之合理膳食行动有关情况。
俗话说“病从口入”,保持身心健康离不开合理膳食。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及配套文件,全方位从干预健康的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大方面入手,聚焦重点健康影响因素、重点疾病、重点人群,而合理膳食行动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备受社会关注。
目前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由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四类主要疾病所带来的负担日益突出。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不合理膳食是威胁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不合理膳食行为,特别是高盐、高油、高糖摄入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不合理膳食行为会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
针对我国国民的这些健康隐患,《意见》明确指出,合理膳食行动是要针对全人群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重点鼓励全社会“减盐、减油、减糖”,包括食品产业、企事业集体食堂、家庭;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相关法规标准,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意见》还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要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贫血率分别小于12%和10%,孕妇贫血率分别小于14%和10%,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2%和30%。
针对主要问题和重点人群,合理膳食专项行动都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特别是针对目前我国居民盐、油、糖摄入过高,儿童青少年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添加糖摄入量过多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减盐、减油、减糖”的具体要求,并要求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关标准,充分发挥食品营养标签的警示标识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全社会的科普宣教与指导,鼓励和引导食品产业的营养转型,创建和评比健康餐厅、健康食堂、营养学校,制定和实施集体供餐营养操作规范;并在家庭推广使用限盐勺、限油壶等合理膳食健康小工具。
尽管“三减”第二阶段的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出时间不长,但在过去几年中,已经能从监测数据中看到“三减”工作的一些成效。以盐的使用为例,十多年前,全国人均盐的使用量为11g左右,到2012年的时候约为10.5g,最近的一次监测显示这一数据已降至10g左右。不过,这一数据与预期达到的目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此次营养膳食专项行动所采取的系列措施比以往要更具体也更有力。如在减糖方面,行动特别提出,要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研究推进制定特殊人群集体用餐营养操作规范,探索试点在餐饮食品中增加“糖”的标识。此外,还提出要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要鼓励消费者减少蔗糖摄入量。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科学减少加工食品中的蔗糖含量。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关于“三减”的具体措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动起来。在《食品安全法》的框架下,要采用一些强制性标准。如营养标签要围绕如何实现“三减”目标,做进一步完善。“这次行动除了过去经常采用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还要把企业这个很大的营养供给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相关标准贯彻实施,也让企业做到主动实现‘三减’。”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营养标签的使用在我国正式始于2007年,前期为自愿执行,到2013年开始强制执行。目前市面上的营养标签需强制性标识能量四个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此外也有营养声称、功能声称、含量声称。
营养标签首先对于消费者有很大的参考作用,让消费者有了知情权,了解商品的产地和成分。其次,对于生产企业也有引导作用。有了营养标签,企业在生产这个食品的时候,就要考虑它的成分,倒逼企业不断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中国营养学会做过的多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时,看标签的人越来越多,从标签上获得营养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逐渐成为共识。
在推动合理膳食方面,将继续推动科普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同时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的腰围尺。此外,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盐、油、糖包装标准,通过外包装上的标示给出每人每日食用油、盐、糖等信息建议,让老百姓在购买任何食品时都能自觉地通过标识了解食品成分特别是油盐糖的含量等。
来源:央广网